小编 2024-04-02 10:19:51

描写清明节的古诗(清明最好的十首诗)


清明时节在三月份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一方面三月份气候特别适合出去玩,另一方面清明到了暮春之初,有种伤春之感,美好的春天即将逝去的哀伤感,又是刚开始暮春,会呈现乐和悲两种不同情感,乐在还在享受,悲在享受的时间不多了,因此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中国古代清明节会干两件事情,踏青享受和追悼扫墓祭祖!


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文人墨客也随意挥洒着笔尖,将清明一草一木、一花一世界,描绘得淋淋尽致。其中不乏带有浓浓的怀念亲人哀思情感、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闲自在表达。那么下面来介绍一些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。


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?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

一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



青玉案
癸亥花朝后一日,春寒尚峭,夕蟾已妍,计后二日又是清明矣,绮朝冷节,并在兹宵,离绪閒怀,一时都触,更倚短烛,琢此新声,恨未得双髻吹笙,十葱擪笛也
文/晚清·李慈铭

花朝寒食偏相遇。只难遣人离绪。燕子宵长谁与度。剩脂钿合,断金裙带,题遍伤心句。
听残玉笛无归路。却恐屏山易春暮。月上重门香一缕。梨花栏角,绿弦风细,帘影深深处。



《蝶恋花•欲减罗衣寒未去》
【宋】赵令畤
欲减罗衣寒未去,不卷珠帘,人在深深处。
红杏枝头花几许?啼痕止恨清明雨。
尽日沉烟香一缕,宿酒醒迟,恼破春情绪。
飞燕又将归信误,小屏风上西江路。


译 文
想要脱掉厚重的外套,怎奈春天总是乍暖还寒,寒气尚未完全消歇。门上的珠帘懒懒地垂着,闷在闺阁深处的人儿,实在是无心卷起帘儿,就这样独自闷坐在家中。余寒未消,那枝头的杏花,又能绽放得了多久?深闺思妇的青春就如这凋零的杏花一般,韶颜易逝,红颜不觉已老,清明的雨淅淅沥沥,淋雨的花瓣儿就像那花儿啼哭的泪痕。她惆怅难安,不由得怨恨起这不眠不休的细雨来,恨它过于无情,寒气袭人,苦雨摧花。
昨夜借酒浇愁以忘忧,宿酒过量而醒来很迟。酒醒后的她,终日只有一缕沉香相伴。本已百无聊赖,她又被这恼人的天气撩得愈发心烦意乱。空中有燕子飞过,她不禁欢喜雀跃,以为传来了夫君归家的喜讯,谁知却是空欢喜一场,着实让人烦恼难堪,她不由将一腔恼怨都发向飞燕。这莫名的怨恨正表达了她对离人的深切相思。她想象着离人在异乡的种种来排遣寂寞,就像他仍在自己身边一样。
注 释
不卷珠帘:王昌龄《西宫春怨》:“西宫夜景百花香,欲卷珠帘春恨长。"
人在深深处:语出欧阳修《蝶恋花》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’’句。
红杏枝头花几许:化用宋祁《木兰花》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句。
啼痕:泪痕,此指杏花上沾有雨迹。止恨:只恨。
沉烟:点燃的沉香。
宿酒:隔宿之酒,即昨晚睡前饮的酒。
恼:撩惹。
飞燕又将归信误:古有飞燕传书的故事。
西江: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。
赏 析
首句别开生面,不以景语起兴,而纯以陈述语气,描写闺中女子心绪:“欲减罗衣寒未去,不卷珠帘,人在深深处。”“寒未去”说明此时尚是早春,春寒料峭,乍暖还寒。受天气影响,女子的心情必定也起伏无常。“深深处”点出女子忧闷之深,渲染出一种深重、孤寂的氛围。“不卷珠帘”的原因,可能是女子愁绪萦怀而心生恹懒;也可能是她害怕卷起珠帘之后,望见满目春色,更添愁绪。愁之深沉难去,可见一斑。
春来,百花盛开。本来是春光骀荡,美景无限,“红杏枝头花几许?”红杏满枝,繁花怒放,可是她却想到,它究竟能开多久呢?“惜春长怕花开早。”既盼又怕,对花是如此,对自己的青春又何尝不如此。愿青春如花朵般娇艳,而青春又不会久驻,不正像枝头的红杏花,很快就不会剩有多少么?对于久望游子的闺中人,岂不更怕“一朝春尽红颜老”?于是,泪流满面,更恨起“清明雨”来。说“止恨清明雨”,可能所思之人因雨不能迅速归来的意思。不过另方面,“清明雨”也可说是泛指。因为这雨,如“雨横风狂三月暮”的雨,如“雨打梨花深闭门”的雨。总之,它会使得花儿凋残,人的青春老去,那怎么能不恨它呢?“止恨”,分量很重,映照出人的恨深怨极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之情。
“尽日沉烟香一缕”,这一句写闺中情景,女主人公的生活是多么寂静凄清,她终日对着一缕袅袅香烟出神,心中苦闷至极。她的愁闷无法排遣,唯有借酒浇愁。“宿酒醒迟”,她心中有无限恨,不觉中喝了很多酒, 以至于久睡不醒。紧接着一句“恼破春情绪”,径直说出她的春愁。
结尾两句“飞燕又将归信误,小屏风上西江路”,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:原来她是盼望着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,而它们却又令人失望。一个“又”字,点明了失望之久。这里不说所惦记着的人没有捎信回来,却怪燕子忘了带信,构思巧妙。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。画屏上烟水茫茫,那条蜿蜒的水路,不正是当初心爱的人远去时所走的西江之路吗?写出了闺中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,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,一咏三叹。
作 者
赵令畤(1061—1134),宋代词人,初字景贶,改字德麟,自号聊复翁。宋太祖次子燕王赵令畤(1061—1134),宋代词人,初字景贶,改字德麟,自号聊复翁。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玄孙。元祐(1086—1094)中签书颍州公事。时苏轼为知州,荐其才于朝。后坐元祐党籍,被废十年。绍兴(1131—1162)初,袭封安定郡王,迁宁远军承宣使。绍兴四年卒,赠开府仪同三司。著有《候鲭录》八卷,赵万里辑为《聊复集》词一卷。


《清平乐》

元·卢挚

“年时寒食,直到清明日。草草杯盘聊自适,不管家徒四壁。

今年寒食无家,东风恨满天涯。早是海棠睡去,莫教醉了梨花。”

梨花开,则春将尽。

后半阕化用苏轼绝句《海棠》:“只恐夜深花睡去”,而词的末句颇见留春不舍,亦有怀乡思旧之意。


念奴娇·书东流村壁

【宋】辛弃疾

野棠花落,又匆匆过了,

清明时节。

刬地东风欺客梦,

一枕云屏寒怯。

曲岸持觞,垂杨系马,

此地曾经别。

楼空人去,旧游飞燕能说。


闻道绮陌东头,行人长见,

帘底纤纤月。

旧恨春江流不断,

新恨云山千叠。

料得明朝,尊前重见,

镜里花难折。

也应惊问:近来多少华发?



摸鱼儿·记年时人人何处
何梦桂〔宋代〕
记年时、人人何处,长亭曾共杯酒。酒阑归去行人远,折不尽长亭柳。渐白首。待把酒送君,恰又清明后。青条似旧,问江北江南,离愁如我,还更有人否。
留不住,强把蔬盘瀹韭。行舟又报潮候。风急岸花飞尽也,一曲啼红满袖。春波皱。青草外、人间此恨年年有。留连握手。数人世相逢,百年欢笑,能得几回又。


《七绝·自沙县抵尤溪县道中作》

唐·韩渥


水自潺潺日自斜,尽无鸡犬有鸣鸦。

千村万落如寒食,不见人烟空见花。


诗人是大才子李义山之外甥,少负诗才。这首绝句写于唐亡后,闽地竟亦屡遭兵火之劫,人民走死殆尽。时值清明,满目所见,唯有野草闲花。


《东栏梨花》

【宋】苏轼
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惆怅东栏一株雪,人生看得几清明。


山诗词赏析:


春光烂漫,苏轼却从这春光中体味出时光易逝,人生苦短的愁思,也抒发了诗人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全诗质朴自然却也引人深思,不单单是这首诗,苏轼的诗总透露着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,“谁怕,竹杖芒鞋轻胜马,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。


无论身居要位还是贬谪出世,都有着淡然豁达的意味,透露出人生哲学的高度。当我们无路可走时,读读东坡的诗,心绪也许不再郁结。
前两句一青一白,勾勒出一幅阳春三月的水墨画,第三句一株雪,再次突出梨花的神韵,将咏花与抒情结合起来。梨花即不像“颠狂柳絮随风去”,也不像“轻薄桃花逐水流”,而是淡然入世,坦然出世。


而最后两句也化用了诗人杜牧《初冬夜饮》中的“砌下梨花一堆雪,明年谁凭此栏杆”。杜牧所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,而苏轼则表达一种人生苦短,超然豁达的态度。


西平乐·尽日凭高目


柳永〔宋代〕


尽日凭高目,脉脉春情绪。嘉景清明渐近,时节轻寒乍暖,天气才晴又雨。烟光淡荡,妆点平芜远树。黯凝伫。台榭好、莺燕语。

正是和风丽日,几许繁红嫩绿,雅称嬉游去。奈阻隔、寻芳伴侣。秦楼凤吹,楚馆云约,空怅望、在何处。寂寞韶华暗度。可堪向晚,村落声声杜宇。


《眼儿媚》

[宋]朱淑真


迟迟春日弄轻柔,花径暗香流。清明过了,不堪回首,云锁朱楼。

午窗睡起莺声巧,何处唤春愁?绿杨影里,海棠亭畔,红杏梢头。


[译文]


春日暖暖的阳光,像在抚弄着杨柳细柔的枝条,在花园的小径上,涌动着浓浓的香气。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,云雾笼罩着红楼,好似是把它锁住,那往事,真是不堪回首。

午睡醒来,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,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。这莺儿却在里呢?是在绿杨影里,是在海棠亭畔,还是在红杏梢头。


莓苔生满苍云径,人去小红亭。题情犹是酸斋赠,我把诗句赓,书画评,阑干凭。茶灶尘凝,墨水冰生。掩幽扃,悬瘦影,伴孤灯。琴已亡伯牙,酒不到刘伶。策短藤,乘暮景,放吟情。写新声,寄春莺。明年来此赏清明,窗掩梨花庭院静,小楼风雨共谁听!
—— 张可久《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·杨驹儿墓园》


蝶恋花.

(宋)晏殊

六曲阑干偎碧树,杨柳风轻,展尽黄金缕。谁把钿筝移玉柱,穿帘海燕双飞去。

满眼游丝兼落絮,红杏开时,一霎清明雨。浓醉觉来莺乱语,惊残好梦无寻处。


【赏析】本词抒写春日的闲愁。上片写迎春之情,下片抒送春之意。词意含蓄蕴籍,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。

注:以上文字来自于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的《宋词三百首译注评》,


新妆宜面下朱楼,深锁春光一院愁。

行到中庭数花朵,蜻蜓飞上玉搔头。


———《春词》唐·刘禹锡


美好的春光不能与人分享也是很遗憾的事,曾经“总是当时携手处,游遍芳丛”的人去了哪里了呢?“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。”再看看有家人陪伴的“清明暖后同墙看”的溧阳公主,自是“归来展转到五更,梁间燕子闻长叹”了。“红莲相倚浑如醉,白鸟无言定自愁。”此情此景可谓“抚景情无限,那能不怅然。”


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———《临安春雨初霁》宋•陆游


“惆怅东栏一株雪,人生看得几清明。”想必陆放翁和苏子都有同样的人生困惑,都希望这世界如同辛弃疾词云“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,清光更多。”看样子放翁很失望,“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”当初即便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”如今在京华只能以“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”来打发时间。清明节快到了,“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”


《清明》

唐·杜牧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
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(其一)》

唐·韩愈
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
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


《思帝乡·春日游》

晚唐·韦庄

春日游,杏花吹满头。陌上谁家年少,足风流。

妾拟将身嫁与,一生休。纵被无情弃,不能羞。


《春游》

唐 · 白居易

上马临出门,出门复逡巡。

回头问妻子,应怪春游频。

诚知春游频,其奈老大身。

朱颜去复去,白发新更新。

请君屈十指,为我数交亲。

大限年百岁,几人及七旬。

我今六十五,走若下坂轮。

假使得七十,只有五度春。

逢春不游乐,但恐是痴人。


《钱塘湖春行》

唐 · 白居易
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iaoyu13.com/chuzhongzixun/1767.html

相邻文章

最后修改于 2024-04-02

收集整理更新不易,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,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!
相关文章推荐
推荐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