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 2024-05-07 10:16:53

两小儿辩日的道理是什么(两小儿辩日寓意)


两小儿辩日的启示

《列子·汤问》载: 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斗。问其故,一儿曰:很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。”一儿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。一儿曰:“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”一儿曰:“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”孔子不能决也。两小儿笑曰:“孰为汝多知乎?”

孔子去东方讲学,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,便下了马车,上去看个究竟。小孩子看见孔子来了,都抢着告诉他。

一个小孩说“太阳早晨的时候离人近,中午的时候离人远。”

“不对!”另一个小孩急着说,“应该是早上离人远,中午离人近!”

前一个小孩连忙又嚷道:“你错了,你没看见?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伞那样大,到了中午,却只有菜盘那样小,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?”

“你才错了!”另一个小孩抢着打断他的话说,“早上的时候,天气还凉飕飕的,中午却热得象在汤锅里,告诉你,这就是近热远凉的道理!”

两个小孩谁都说服不了谁,就请孔子作裁判。孔子抓了半天后脑勺也答不出来。两个小孩拍着手笑着说:“谁说你是一个生而知之的圣人啊!”

小儿辩日,提出太阳在早晚近还是在中午近的问题,这在当时科学发展尚处于较低阶段,人们对日地运动以及地球形状还认识不清的情况下,确实是一大难题。

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,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慧心独运,举出三点理由,证明了中午的太阳近,这在当时是一种创见。

现代天文学对这个难题已可以给出更深刻的回答,认为在一般情况下,中午的太阳离观察者更近些;但由于地球公转是一个椭圆轨道,地轴与轨道面并非垂直等原因,所以地球的不同地方在绕日运动的某些角度上,会出现相反的情况。

故事中的两个小孩各执一词,似乎都有道理,然而一个是从视觉来判断,一个是从触觉来判断,两者同属于感性认识。徒凭片面的感性认识,并不能解决情况复杂的问题,而应该“不徒耳目,必开心意”,充分重视理性思维的作用,善于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阶段,从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。可这一点,就连“大圣人”孔夫子也没法解决,难怪两小孩要嘲笑他了。

孔子活得真有压力,他几乎是那时候的“谷歌”和“百度”,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问他。两个小儿问孔子,但孔子没法判断。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讽刺孔子:“谁说你知识多?”作者大概是想,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,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。这个思路显然是错误的。

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,相信现在的我们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。比如说,我们可以出计算机、物理、英语、数学之类的题目,孔子肯定答不过我们。

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?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: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,而是另外一种东西。孔子自己早就说过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”我有知识吗?不,没有。

苏格拉底也曾经说:“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,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。”

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”,但是“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”。

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。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、无用的、无趣的,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,叫“不知,无害为君子;知之,无损为小人。”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,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,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。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,一分都没加,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?

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《我为什么这么聪明》。他的结论就一句话:我之所以这么聪明,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。

知识就是力量。什么叫知识?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。既然世界是无限的,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,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。庄子就说过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;以有涯随无涯,殆矣。”世界是无限的,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,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,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。

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,只不过说出了一种真相。面对世界的无限,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。所以,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,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。
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iaoyu13.com/xiaoxuezixun/2486.html

相邻文章

最后修改于 2024-05-07

收集整理更新不易,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,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!
相关文章推荐
推荐课程